“風馬”藏語稱“隆達”“隆”是風之意,“達”是馬之意。傳說“風馬”緣起于藏族古代先祖們崇信自然的祭山神儀式,藏族人認為雪域藏地的崇山峻嶺、大江莽原的守護神是天上的年神,他經常騎著“風馬”巡視在雪山、森林、草原、高山峽谷之中。保護著雪域部落的安寧,抵禦著魔鬼和邪惡的入侵。我在藏滇公路5008公尺的東達山上也受到風馬旗幡的庇佑

 

 

 

 

 

 

 


 

 

 

 

 

 

風馬”的確切意思是:“風是傳播運送印在經幡上的經文遠行的工具和手段。風是傳播運送經文的一種無形的馬,馬即是風。”這種意識是用經幡上印有一匹走著的背上馱有“三寶”盛裝的馬和經幡上印的經咒、祈願文或經文的辦法來表達的,所以“風馬”旗幡成為藏族民間護佑神

 

 

 


 

 

 

風馬”旗,是在長方形或正方形的藍、白、紅、綠、黃五色布上,用紅色或黑色印上所需拼圖和經文。每幅大者二尺余,小者尺餘,風馬”旗主要用於懸挂,每五色為一組,

 

 

 

 

 


 

懸掛式於浪拉山(海拔4572公尺)上的經幡長達數百米,層層疊疊飄展的萬旗“風馬”經幡,算是集經幡形制、刻印、色彩、規模之大成了

 

 

 

 

 

 

 

 

 


 

“風馬”經幡的五種色彩象徵著金、木、水、火、土五行文化內涵,苯教和佛教密宗所表五大元素“地、水、火、風、空”,或形象地解釋為:白色表人之純潔的心靈。黃色表大地,紅色表火焰,藍色表天空,綠色表江河

 

 

 

 

 


 

在雅魯藏布江上.懸掛著這些方形、角形、條形的風馬

 

旗,在大地與蒼穹之間飄蕩搖曳,構成了一種連地接天的境界。

 

也護佑著我旅程的平安

 

 

 


 

據說立桿插掛經旗緣起于吐蕃時代的軍戶要在門上立根長予以示榮耀的標誌,後來演變為經幡,成了一種信仰的標誌

 

 

 


 

在唐古拉山水5231公尺的可可西亞保護區.風馬經幡是負責保護偌大無人居住區的守護神

 

 

 

經幡(經旗)是由紅、黃、綠、藍、白五色布上印有此圖案 身馱三寶的駿馬、陀羅尼咒語、觀音六字神咒、佛教經文箴言及各種圖紋佛像相間組合而成的。

 

藏傳佛教,是佛教的一支,俗稱喇嘛教。主要傳播於中國藏族和蒙古族地區。它興起於西元10世紀後期。教派眾多,藏傳佛教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教派,主要的有: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格魯派。

 

     藏傳佛教的西藏高原上.神山聖湖、江河橋畔、埡口岩穴、寺院聖殿、宮堡佛塔、瑪尼堆石、村寨民居。巨石古樹、岸壁隘口,凡認為具有靈氣的地方……,我們都會見到一種在紅、黃、綠、藍、白五色布上印有一身馱三寶的駿馬、陀羅尼咒語、觀音六字神咒、佛教經文箴言及各種圖紋佛像相間組合而成的風馬旗、經幡(經旗)。它們或橫或豎,或因勢插掛,永遠隨風張揚、獵獵飄動,似乎在永無休止地誦念著風馬上的經文。當遠途跋涉的藏族人翻上每一座山峰或跨過每一座大橋,又都會下馬、脫帽,振奮地高呼吉祥頌詞,向空中拋撒一種印有寶馬馱經的五彩小紙片風馬,(亦稱放風馬)並叩頭致意,以示向年神(山神)、贊神(天神)、龍神(水神)的敬畏和祭祀。這樣的五彩風馬旗、片和經幡,藏語稱隆達,也有人稱之爲祭馬祿馬經幡祈願幡,不過,人們更習慣稱它爲風馬旗,因爲在藏語中是風的意思,是馬的意思,風馬旗,象徵著天、地、人、畜的祥和.在藏區可謂無處不有、無處不見。它象道道彩虹裝點著聖潔的巍巍雪域淨土,像片片五彩雪花撒播著藏民族特有的精神風韻,也向人們展示著高原獨特的人文景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ey遊大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