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的周圍就被轉經桶圍繞著.

 


 

牆外的山後部分稱做「林卡」,主要是一組以龍王潭為中心的園林建築,是布達拉宮的後花園。

 


 

藏傳佛教的藏胞禮佛方式__五體投地

 


 

 

 

布達拉宮前石碑

 


 

參觀布達拉宮必須提早一天登記 門票100元人民幣  (據說將漲到300元).

 

台灣遊客既外國人還必須導遊陪同. 真是呆胞的悲哀

 


 

拍攝布達拉宮最佳景點  (門票五元RMB)

 

 

 


 

布達拉宮前廣場

 


 

布達拉宮右側廣場

 


 

布達拉宮左側廣場

 


 

每天有數以千計的藏胞繞著布達拉宮的外圍口中念著經.手裡推著轉經桶.祈求她們心中想要的

 


 

環繞著布達拉宮四周的轉經桶

 

       

 

布達拉宮的后山

 


 

             布達拉宮的后山

 


 

            布達拉宮虔誠的藏胞參拜的景象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坐落在西藏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瑪布日山(紅山)上,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築群。它最初是松贊幹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興建的,17世紀重建後,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整座宮殿具有鮮明的藏式風格,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宮中還收藏了無數的珍寶,堪稱是一座藝術的殿堂。1961,布達拉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4,布達拉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西元7世紀初,松贊幹布統一西藏,定都拉薩,建立起強大的吐蕃政權。641,他與王朝聯姻,為迎娶文成公主,在瑪布日山上修建了宮殿。因為松贊幹布把觀世音菩薩(世間自在佛)作為自己的本尊佛,所以就用佛經中菩薩的住地「佈達拉」來給宮殿命名,稱作「布達拉宮」。

 

1645重建布達拉宮,三年後竣工,是為白宮。1653,五世達賴入住宮中。從這時起,歷代達賴喇嘛都居住在這裡,重大的宗教和政治儀式也都在這裡舉行,布達拉宮由此成為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

 

布達拉宮在建成後又進行過多次擴建,方形成今日之規模。1959,十四世達賴丹增嘉措離開西藏。此後,布達拉宮就不再是政治活動的場所,而只保留了宗教的功能。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蜿蜒直至山頂,宮域幾乎佔據了整座山峰。宮內群樓聳峙,殿宇巍峨,金頂輝煌,氣勢雄偉,充分體現了藏式建築的特色。主樓高117.2米 ,東西長360米 ,南北寬140米 。從外觀看有十三層,實際只有九層,下方的四層是由岩石向上砌築的地壠牆,起支撐作用。整座布達拉宮有房屋近萬間,全部為木石結構,建築面積約13萬平方米。宮殿外牆用大塊花崗石砌築,厚度25米 ,部分牆體夾層內還灌注鐵汁,更加堅固。

 

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築由三部分組成。紅宮居中,東連白宮,西接紮廈,三者相互貫通,渾然一體。宮殿在平面上是由許多矩形房屋拼合而成的,結構十分複雜。在縱向上,各種房屋高低錯落,前後參差有致,主次分明。建築的外部都用紅、白、黃三色粉刷,象徵著威嚴、恬靜和圓滿,色彩和樣式都具有鮮明的藏傳佛教特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ey遊大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