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巴里坤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部的一個邊境縣,地形特徵為三山


(巴里坤山、莫欽烏拉山、東準噶爾斷塊山),夾兩盆(巴里坤盆地、


三塘湖盆地),境內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形成三山夾兩盆,被稱為新


疆的縮影.藍線是我們由吐魯番來的方向.淺綠色為下次行程往蘭州方向


 



哈密巴里坤位於天山山脈東段尾陵與東準噶爾斷塊山系之間的草原上,


素有新疆東大門之稱,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西域的咽喉要道,也是


絲綢之路重鎮  



 



巴里坤距烏魯木齊市約570公里,北邊有老爺廟口岸與外蒙古國戈壁阿


勒泰省阿勒泰縣接壤,由哈密到巴里坤全程約110公里,因為是一般的


省級道路,行車時間約三小時


 


 




巴里坤草原海拔一千六百多公尺,是新疆的第二大草原,巴里坤大草原


上牛羊肥碩,牧草豐美,空氣清新,綠草如茵,天山山脈河草原相映成


輝 .是一處夏季避暑休閒的好去處. 這是廣袤的麥田


 


 



巴里坤是盆地,極目遠望四周與藍天相接的是連綿不斷的山巔,巴里坤


草原不似內蒙古的草原那樣一望無際,可以看到草天相接的地平線,


 


 




傳說這裡的天山是周穆王西巡西王母國的時候,在瑤池歡宴上贈賜的一幅


中原絲繡,後來西王母把絲繡化成了天馬牧場,迄今巴里坤草原仍有天


馬故鄉之稱




巴里坤草原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古代民族有塞種人、


呼揭、烏孫、凶奴、高車、柔然、突厥等他們都曾在巴里坤活躍,尤其


是蒙古、漢、滿、回、哈薩克等民族長期在巴里坤居住,共同為開發巴


里坤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些都是早期軍營的遺址




巴里坤古城是絲綢之路北新道的重鎮,據記載漢代五次派兵攻打匈奴,


又派班超堅守西域30多年,就曾在巴里坤屯兵駐守.可見巴里坤早期的


軍事地位很重要 


 


 



巴里坤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縣境內尚存有烽火臺28座,4座為唐代建


,據說現在有些保存完好的烽火臺上,還遺存有當年放火、舉煙用過的


木炭和殘存的麥草灰等物


 


 




巴里坤縣境內有16個少數民族,是巴里坤豐富燦爛的文化內涵,這裡


還有巴里坤的美食街,遊客還可以在此享受各種不同民族的飲食特色,


以及各民族獨特的民族風情


 





清康熙乾隆年間,是巴里坤古城發展最繁榮時期,當時就有大批的軍屯


、商屯、犯屯、民屯、軍屯、回屯、旗屯,並開始廣建廟宇,商家雲集,


修築城池,漢城和滿城,在清末巴里坤被譽為廟宇冠全疆和教育甲全疆


的重鎮


 




巴里坤古稱蒲類國,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


先行,糧食成為戰勝敵人和保住城池的重要基礎,由漢唐至清,中央政


府曾多次在巴里坤屯兵駐守,巴里坤糧足兵多是控制新疆地區的重要都城



 



坐落在巴里坤縣漢城南街大院內的清代糧倉,據記載在清乾隆年間,巴


里坤糧食連年豐收,清政府為了儲備糧食和穩定糧價,從國庫拿出銀兩


購買糧食儲存,而這些糧倉能完整地保存所有糧食不被耗損,糧倉佔有


最重要的地位





據說清代古糧倉裡有一尊面相英武,身穿盔甲龍袍的塑像,就是傳說中


的廒(ㄠˊ)神,主要作用是防鼠患,由於糧倉大糧食又多,因此雕塑廒


神代為看管,





古糧倉為乾隆年間建造的,兩排共8座,土木結構、冬暖夏涼,隔寒防


潮,糧倉頂有通風樓,地下鋪著約20公分厚的木質地板,每座糧倉長


21.6,寬11.3,高約6,內有8根木柱支頂,總庫容量可達三百


公噸 (300000公斤) 的糧食.英明的領導人不會穀濺傷農.




 



 



巴里坤古民宅是清代康熙、乾隆年間,古絲綢之路新北道最鼎盛時期修


建的,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曾有13代人居住過,現在保持較完整的


有五家,門樓9座,


 


 




巴里坤地處新疆東北部,素有新疆東大門之稱,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西域的咽喉要道,得勝門是清代名將岳飛鍾琪參與過平定準葛爾之役,凱


旋歸來時所建,門樓旁的夯土城牆是依稀存在,但是門樓是近年重建的






得勝門只是軍隊出征或歸來,都要走這個門期待得勝歸來


 



巴里坤湖於巴里坤縣西北18公里處,由四周自然泉水匯流注入而成,


寬約12公里,長約20公里,湖水面積112平方公里,古稱蒲類海、婆


悉海,巴里坤湖是一個高原湖泊,海拔1585公尺,四周山巒起伏,水


草豐美,湖中碧波蕩漾,湖光山色,氈房座座,牛羊成群,牧歌悠揚,


是一處避暑旅遊的好地方



 



巴里坤湖古稱蒲類海、婆悉海,湖水是由四周自然泉水匯流注入而成,


寬約12公里,長約20公里,湖水面積112平方公里


 


 



巴里坤湖的傳說故事:一位漢族姑娘和一位名叫蒲類海的哈薩克青年合


力共同與破壞湖泊的山魔搏鬥,姑娘被壓在尖山下石化了,哈薩克青年


扭住山魔同沉湖底,他們用生命為後人換來安寧幸福的生活,為了紀念


他們,人們就把尖山下的數股清泉叫漢姑泉,把湖泊稱作蒲類海


 


 


 




巴里坤村莊的農民很熱情,我們本想去遊覽巴里坤湖,走了半小時才


到一個小村落,還是找不到交通工具去巴里坤湖,而且經過沼澤地必須


騎馬,由於這裡的觀光事業不很發達,交通又不便,所以放棄遊湖的計


畫,剛好遇見這位開著鐵牛車夫婦,要到麥田去工作,就順便搭載我們


由小村落到公路上搭車去另一景點,感恩唄,純樸的農夫








大月氏是在西元前二世紀以前居住在中國西北部的游牧民族,勢力強大


,為匈奴勁敵,據說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時,就曾聯合大月氏夾攻匈


奴,並開闢絲綢之路,這裡是中共新疆考古研究所在1984年在巴里坤近


郊八公里處發掘的大月氏史前人類石結構建築遺址,巴里坤2008年絲路


文化旅遊觀光會就開闢為觀光景點,門票20


 


 


 



這是中共考古學者根據挖掘遺址,仿大月氏祖先們生活的歷史場景後,


重建的大月氏半穴式生活及王庭的祭祀場景,祭祀壇全是用石頭建築而


成的,


 


 



 


 


 


 


 

據說三千年前的大月氏王庭,以巴里坤為據點,東至河西走廊和額爾多


斯大草原,西至阿爾泰山,佔據著玉石之路的通道,掌握著玉石的經營權


 


 



 


 


 



據說中共於1984年在大月氏遺址附近的蘭州灣子,出土了大量的陶器



以及銅器、鐵器、環首銅刀等遺存均為3200年左右的文物,經專家鑑


定這裡就是古代西域大月氏國的王廷所在地



 



 

 

大月氏民族可能是尊重牛的民族,碩大的牛頭是否象徵王權的威嚴?


不是考古學家不得而知,只是認為這幾塊重建的石堆還派管理員收門票,


太搶錢了吧








 




大月氏景區的山坡上,刻有大量的岩畫,這是古代人類藝術瑰寶,有反


映生產場景的,如放牧狩獵,有反映生活習俗的,如牧羊圖,更有表現


那個時代人們的理想,宗教意識,圖騰崇拜的,如祭祀圖,生殖崇拜圖


等,這是啥岩畫? 太深奧了,我沒有此藝術細胞完全看不懂??



巴里坤大月氏蘭州灣子的漢族小朋友,很熱心的帶我們上山去尋找千年岩畫


 




這是西元1772年倪石匠與好友邵木匠兩家人就開始生活在這裡,勤耕


農作,繁衍生息,共同餵馬用的石馬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ey遊大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