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道教太清宮就是在嶗 山老 君峰下、嶗山海灣之畔,地處海濱,岩幽


谷深,素有神窟仙宅,建於西漢元年,是嶗山歷史最久、也最著名的道觀


,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青島嶗山的名稱由來,據說是秦始皇曾到此尋找仙山,求得長生不老藥,


也因此居民必須修築道路,可謂勞民傷財,所以才稱為 勞山,後才改


名為嶗山。而道教大師王重陽、丘處機、張三豐都與嶗山有密切關係


,也讓嶗山蒙上一層神祕的色彩,道教文化的發源地太清宮就在嶗山


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




山東人的諺語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 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曾用我昔


東海上,嶗山去紫霞的詩句,讚美嶗山的山光水色. 後方就是青島嶗山


太清宮風景區. 東、北、西三面環繞著的臨海谷地,我們想在冬季到東北


體驗零下30度的生活的第一站,就到青島先適應雪地的戶外活動



 


 





青島太清宮位於嶗 山老 君峰下、嶗山海灣之畔,嶗山地處海濱,岩幽


谷深,素有神窟仙宅之說,傳說不但有仙人居此,而且還有食之可長生


不死的仙藥可求,故歷代均多修道求仙之士來此盤桓,傳說為秦始皇入


海求仙藥的方士徐福,就是在此出發,故至今太清宮前海中有徐福島,


即為紀念徐福而名


 



道教的最高境界稱為三清,三清乃天地人之祖氣,也尊稱聖號為三清


道祖,玉清、上清、太清的合稱,各為一級洞天,即三洞之尊神,


御諸天神,為神王之宗,飛仙之主,宇宙萬物皆為其所創造


 






據蒲松齡的聊齋誌異的道士穿牆術中描述:蒲松齡在嶗山太清宮的這


個小亭子中,看到一位小道士端茶而來,其影子就隨之穿牆而過的故事


,現在這面牆及小亭子已經成了遊客體驗穿牆術之地



 



三官殿大堂東側的這株山茶,高近7,胸圍近1.8,樹齡已有


600餘年,是明代道士張三豐從附近的長門岩島上移植過來的,清


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敍述一位黃姓書生在太清宮唸書,


院裡的山茶花,變成了香玉及降雪的女子,與書生相識後的淒美愛


情故事,據說就是這顆山茶花的化身






 






 




 




 






 






嶗山方圓百里,宮觀星羅棋布,其中以太清宮最負盛名。太清宮占地3


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




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是全真道龍門派創始人丘處機,吸取了佛教的叢


林制,建立了道教的叢林制,北京的白雲觀為第一叢林,明、清以來嶗山


太清宮又有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之稱


 







連環洞有東西兩洞口,洞內相通可容數人,傳為明代張三豐及宮中道士


修練處





三皇殿」供奉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人皇軒轅



劈石洞在太清宮後山,一巨石自上而下劈如兩半,下有洞




 






 




 




19236月,65歲的康有為在青島參與青島孔教會的籌建時,在太清宮


寫下了一首五言66句長詩,原書於四張四尺宣紙上石鐫刻,書法與鐫工


均精絕





 




 




聚仙台在太清宮三官殿后之山坡上,石平如台,登臺可觀滄海。原刻


現已不存,19805月又增刻字徑1的三個篆字




 




 




 




 




 




 





唐朝末年,李哲玄東遊嶗山,擴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並植榆樹,龍頭榆


又名唐榆







 




 




 




 




 




 




 




 




 




 




 




 




 




 




 




 




 




 




 





 


 

07/02要啟程自助旅遊30前往外蒙古國體驗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荒漠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ey遊大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