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聖地山西五臺山
我們由大同搭7:30 往五臺山的班車,到五臺山全程206公里,我們要
中午時分才能抵達五台山
五座主峰據說代表著文殊菩薩的五種智慧,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
性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以及五方佛:東方阿閦佛,西方阿彌陀
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盧遮那佛
五臺山有五座主峰,以五方來命名,分別稱為東台、北台、西台、南
台、中台,石多為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組成,強度較大,不易剝
蝕。形成了山頂平緩,可降飛機;溝穀縱深,狀如U形的特殊風貌。
五台山自北魏文帝遊中台,創建大孚圖靈鷲寺後,即佛寺林立,極盛時
五峰內外佛剎多達三百餘寺,迄今約存一百餘寺廟,
五台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由五座如平臺的山峰組成,俗稱:東台
看日出,西台賞明月,南台觀山花,北台望雪景,站在中台頂,伸手
摸星星,每個台頂相距幾十公里,要全部參訪必須再加二天包車的行
程,我們都沒有前往
五台山的東台(海拔2795米)望海峰,又稱無恤台、常山頂。西台掛月
(2773米)峰,又稱瞢□山,上有泉群山。南台( 2485米 )錦繡峰,又稱
系舟山。北台( 3061米 )協鬥峰,又稱夏屋山、覆宿埵。中台( 2894米 )
即翠岩峰
五座台頂,又各具景觀,東有離嶽火珠,北有玉澗瓊脂,西有麗農瑤室,
南有洞光珠樹,中峰則有自明之金,環光之壁
五座主峰據說代表著文殊菩薩的五種智慧,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
性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以及五方佛:東方阿閦佛,西方阿彌陀
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盧遮那佛
五座台頂,又各具景觀,東有離嶽火珠,北有玉澗瓊脂,西有麗農瑤室,
南有洞光珠樹,中峰則有自明之金,環光之壁
五臺山風光壯美,景色獨特。境內梵宇林立,文物遍佈。置身其中,松亭
亭,泉淙淙,雲山霧海沉浮中,樓閣姿容秀。古刹晨昏天香飄,佛寺早晚
金鐘鳴。三步一趣典,五步一掌故,到處有景致,到處又隱伏著神奇的秘
密,及所有寺廟建築的精華,就有諺語說黃山歸來不看岳.五台歸來不看廟
大同往五臺山需翻山越嶺.汽車中途需停下加水,本來我們還以為
大陸的客運車不是燃燒汽油的,原來大陸的車子煞車系統是機械式的,
長途翻山越嶺必須加水來冷卻引琴. 所以在郊區常常看到農村的加水站
五臺山最低處海拔624米 ,最高處海拔達3061米 ,為華北最高峰。重巒
疊嶂峰嶺交錯,大自然為其造就了許多獨特的景觀。 奇峰靈崖,隨處皆是
進入五臺山風景區門票130人民幣. 全區有一百餘間寺廟. 要進入參觀還須
另收門票.四至十元.
五臺山大小寺廟有一百多家.分散在五台山區.車上導遊告訴我們: 要詳細
遊覽五台山必須一個月以上的時間. 只要參訪所有的寺廟也要一週以上.
我們尊重佛寺. 只好選擇經典的地方花二天的時間走馬看花了
據說五臺山上最早的佛寺是在漢明帝年間(西元58年--75年),
其始建年代與河南洛陽白馬寺(西元68年建)屬同一時代
西元471年至499年那個時期,北魏孝文帝曾經在五臺山重新修
葺寺院建築,以至得使五臺山上有了十二座佛寺
清初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帝王期間,整個五臺山佛寺群落的復
興與建設就顯得尤為顯著
據記載康熙皇帝玄燁曾5次巡禮於五臺山,乾隆皇帝弘曆則6次參訪
五台清涼聖境地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巡遊五臺山後,都有留下的詩作,共多達
百餘首,所以許多寺廟都有說黃地親臨參訪過
康熙皇帝五次到五臺山,都帶著蒙古諸王,其真正用意就想倚借五臺山
的佛教以柔服或融合蒙、藏地區當時的上層統治者
在清朝以後的200年時間,五臺山的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的真正大規
模融洽共處並形成相當聲勢
許多民間傳聞認為順治皇帝福臨出家到五臺山當和尚,但是一些歷
史學家近年來經過多方面考證與研究,認為順治黃帝並未到五台山
出家當和尚
五臺山的寺廟木結構古建築,歷史沿革連續性強,建築規模宏偉,細部構
件精細,樣式繁多手法典型,在中國絕無僅有。五臺山保存下來的各個歷
史時期的典型建築,本身就是一部篇幅浩繁的中國古代寺廟木結構建築史
鎮海寺建在陡峻的石山嘴上,海拔1600米。寺院因山借勢,錯落有致,
從山腰到山頂形成步步高臺山鎮海寺
據說順治皇帝從未到過五臺山,靈骨也並非安置在鎮海寺,其子康熙
皇帝先後五次攜蒙古諸王朝拜五臺山,根本目的在於利用五臺山佛教
柔服蒙古,並不是找什麼父親或遊山玩水,所有順治皇帝出家五臺山
的傳說,那只是文人墨客穿鑿附會的小說吧.
金庸筆下的鹿鼎記和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描述順治皇帝福臨,到五
臺山棄皇位到五台山出家,康熙奉太皇太后之命來五臺山找他父親順
治,只是加添故事的精采傳說吧
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與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
山,並稱為我國佛教四大靈山。而五臺山,以其建寺歷史悠久和規模宏
大,居於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另第五大靈山為貴州梵淨山索道即將在營運
五台山是中國佛教之四大靈山之首,東、西、南、北、中五峰聳立,山
頂無林木,壘土如台,故稱五臺山。又以五巒巍然,拔乎群山,盛夏仍
不知炎暑,故別號清涼山。為古來文殊菩薩示現之道場,廣受海內之信仰
我們在外蒙古十幾天.都過著游牧民族簡單刻苦的生活.來到山西才有機會
大碗喝酒的豪放氣氛. 乾啦
乾隆皇帝在75歲時(西元1786年)還第五次君臨五臺山
轉經桶.我們也入鄉隨俗繞著佛寺.跟隨著其他遊客 轉動經桶繞著佛寺三圈.
據說可以消災解厄
藏傳佛教五體投地最虔誠的禮佛方式
民間傳說五臺山佛寺在清以後重修重建的過程中,所用材制常常採用
宮殿樣式,使用紅牆黃瓦式龍鳳圖案,均與順治這位入關後的開國皇
帝出家有關
在清代以前中國蒙、藏地區的一些佛教徒,早就有了朝拜五臺山的習
俗,甚至在唐宋時期即有東亞、南亞地區一些國家(如印尼、日本、
尼泊爾等)的僧侶來五臺山朝山拜佛
據說這位大師可有神通. 同伴也來討教
眉目清秀的小尼姑
據說五臺山天不下雨,也會出現彩虹,呈圓環狀,有時圓環可達到內外
兩圈,更為奇特的是七彩圓環中,會出現各種景觀
五臺山龍泉寺的照壁是用石與磚砌成,是五臺山寺院中最長的照壁,
正中嵌石刻福祿壽三星圖案,背面雕有觀音、善財和龍女,並有花草
作陪襯
唐代以後,宋、遼、金、元、明、清,直到民國年間,均在五臺山留下
了典型的木結構大型建築物。唐代建築莊重樸實,宋代建築柔和絢麗,
遼金建築大膽減柱,元代建築粗獷自然,明代建築規矩謹嚴,清代建築
豪華精巧,民國時期的建築細膩繁雜
龍泉寺的牌樓矗立在一百零八級石階之上,山門外的漢白玉石牌樓,是
山西定襄縣宏道鎮的胡明珠等用了六年時間(西元1916——1922年)
刻成的。牌樓上有樓頭,有拱券,有端莊的佛像,有生動的鳥獸,有繁茂
的花卉,有累累的珍果
清末時五臺山是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惟一融合共處的佛教名山,滿、蒙
、藏地區僧侶,每年不遠數千里徒步跋涉到五臺山朝山進香者四季不絕,
接踵而至,甚至有內外蒙古王公貴族,虔誠朝拜貢獻五台諸寺廟
五台山除了佛寺建造歷史最為久遠外,是歷史上被帝王們光顧最頻、干
涉最多的佛門聖地,到了清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常來五台山朝
拜後,五臺山才染上了帝王家風範與濃濃的政治色彩也是五臺山
五臺山寺院組織,分子孫與十方兩種。子孫廟接受小沙彌,按師祖、師
父、徒弟、徒孫序列排位。一個寺廟內分成多個家族。寺廟除共有財產
外,每個家族還可以有私產,像房舍、金銀等。師傅圓寂後,徒弟要分
遺產。所以到五台山旅遊除了風景區門口收130RMB門票外,到任何一
間廟參觀都要收門票四至十元不等.
五臺山大部分寺廟,屬子孫廟,可以保持五臺山佛教長盛不衰的基本組
織形式。十方廟則不必剃度,僧人一律按平輩稱呼。雲遊僧人進寺,掛
單後就是寺廟中的一分子,必須遵守戒規,具有相當能力,即可擔任重
要職事
天王殿是供俸四大天王:東方天王能護持國土,南方天王能使他人善根
增長,西方天王能以淨眼觀察護持人民,北方天王有大福德,護持人民財富
佛母洞是在景區電瓶車無法到達的山區. 並且沒有交通工具可以抵達.
由山底下到佛母洞來回需要登山三小時.據說進入佛母洞可以增添福慧
,脫胎換骨,所以我們也想去佛母洞體驗偉大母親孕育兒女的艱辛過程
佛母洞中洞小而幽,僅可以容納五至七人,洞形呈葫蘆形狀,後人便稱之
為母腹。據說進入小洞就是投胎佛母,受其恩育,複出小洞就是洗掉人生
一切煩惱,獲得無上歡樂幸福
這些都是爬了幾小時上山要進入佛母洞的人潮. 而洞內僅可以容納五至
七人.不知道何時才能擠進佛母洞.最後我們也放棄進入佛母洞參觀了
佛母洞又稱為千佛洞,佛母是指釋迦牟尼的生身之母,叫摩耶夫人,她
是古印度天臂國善覺王的女兒,迦毗勻衛國淨飯王的第一夫人
前往大螺頂可以搭乘纜車. 如要挑戰陡直的石階上山30分鐘下山15分.
也可以用佛教的大禮參拜上山禮佛.(如下圖). 佛祖會保佑你長生不老
前往大螺頂的出家師父.還五體頭地的參拜大禮.三步一大拜的虔誠上山
佛說:因緣吉祥如意.只要你買了心願鎖.平安鎖.財運鎖.同心鎖等.掛在這
裡妳都會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想要健步如飛的登上大螺頂,妳只要買了鎖掛在這裡,就可以減輕錢包
重量,登石階如履平地,你試了就知道??
天王殿是供俸四大天王,在五臺山的寺廟有許多天王殿,據說四大天王
與四大金剛是不同的佛尊
黛螺頂位於陡峭的半山脊上,從山下仰望,只見巍巍高山的半山腰間又
聳起一座小山,山頂廟宇的山門和牌樓圍在樹木之中,常有雲霧繚繞,
小山形如大螺,盛夏草木萋萋,呈一片黛青,故山頂寺廟稱為大螺頂,
又稱黛螺頂
黛螺頂亦名大螺頂,又名青峰,古寺名叫佛頂庵,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間
清乾隆改名大螺頂,寺內還有乾隆十禦制的大螺頂碑記,為五臺山著名
景點之一
五臺山的名產一條街. 觀光客的最愛
歡迎觀光客來此散財.保你旅遊途中一路平安.如還有遺力.上善財洞也歡
迎你的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