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曲阜魯國故城遺址所在之地就是現在的周公廟,位於山東曲阜市
區東北,是一座紀念西周政治家周公的廟宇,周公曾被封為元聖.所以
周公廟亦稱元聖廟,
曲阜魯國故城是中國周代魯國都城遺址,在山東省曲阜市區和東、北面
,周成王封周公旦長子伯禽于魯,建都於此,到魯頃公二十四年(西元
前249),魯亡于楚,歷時900餘年,是周王朝各諸侯國中沿用時間最
長的都城之一,西漢景帝三年 (西元前154)封子劉余為魯王,建都在此
,東漢為東海王劉疆都城,直至漢末
周公廟的正門稱作欞星門。二門為承德門,內有明代嘉靖、清代嘉慶
時期所立的數座石碑。三門為達孝門,門前東側的碑亭內有清代康熙
御制的石碑
周公廟佔地75畝,歷經宋元明清6次修建。文化革命時周公廟遭破壞
,1978年中共再次整修周公廟,並把周公廟列為山東省省級重點文物
保護單位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因封於周人.故地周原,故稱為周公,
他輔佐周武王伐紂,曾兩次東征,並為西周制定了各種典章制度,是
中國古代著名的奴隸主政治家
周公廟門前古柏參天,院內綠蔭蔽日,花草遍地,清泉如鏡,廟區有
周三公(周公、召公、姜太公)等殿,並有亭榭樓閣等。其建築藝術
具有濃郁的民族傳統風格,廟門花草盈展,殿宇雄偉。漢槐蔽日,唐
柏參天,曠達而使人心醉
周公攝政七年政權鞏固後,周成王也成年了,為了實現自己制定的嫡長
子繼承制,周公把政權交給了成王,周公的事蹟是後世儒家宣揚的典範
周公是周文王之四子,周武王之弟。 武王死後,其子成王年幼,由他
攝政當國,周公攝政七年政績是;一年平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
四年建侯衛行書,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還政於成王
周公制禮作樂,所制定的禮是維護統治者等級制度的政治準則、
道德規範和各項典章制度的總稱,樂則是配合各貴族進行禮儀活
動而製作的舞樂,西周的禮樂制度,對後來歷代中國文化都產
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輦路是天子車駕所經的道路
周公提出敬德保民,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對易經創作也有貢獻,
周公受孔子推崇,被儒家尊為聖人。周公思想對儒家的形成起了奠基
性的作用
1966年10月間,中共文革紅衛兵查封孔府,掃蕩的孔林,許多文物古
蹟石碑都被破得粉碎,這塊石碑就是記載著文革對曲阜古跡的破壞事蹟,
萬惡四人幫,十年逞逆狂,少昊像顱碎,魯國城拆光,
三孔大破毀,周廟受遭殃,賊罪臭十載,歷史誅巨奸,
首凶陳伯達,作倀譚厚蘭,留此殘石在,鐵證代代傳,